
全县“为基层减负 给实干赋能”专题党课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想以“为基层减负 给实干赋能”为主题,和大家作一次交流。说实话,选择这个题目,不是心血来潮。上周三,我带着县委办、督查室的同志跑了三个乡镇、两个社区,和17名村(社区)干部、9名一线工作者面对面聊天。在xx镇xx村,村支书老周翻着手机给我看:“每天要回复6个工作群,早上7点到晚上10点,群里消息像潮水一样,有时候半夜还弹出‘请立即反馈’的通知。”在xx街道xx社区,网格员小李指着抽屉里一摞台账说:“光是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民生服务这三类,就有23本台账,其中12本是不同部门要求的重复内容,每个月光整理这些本子就要花10天时间。”更让我揪心的是,在xx乡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小王无奈地说:“群众来办个准生证,需要填3张表、跑2个部门、盖4个章,等材料凑齐了,往往已经过了最佳办理期。”
这些场景,不是个例,而是基层负担的“缩微镜像”。__多次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今年_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对我们xx县来说,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突破期”“城乡融合加速期”“民生提质关键期”,无论是推进乡村振兴、抓好项目建设,还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都需要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实干担当。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从“痛点在哪里”“症结怎么破”“合力怎么聚”三个维度,把这个问题理清楚、想明白、干到位。
一、直面痛点,把基层负担的“病灶”找准摸透
基层负担重,不是“感觉累”,而是“真吃苦”;不是“一时难”,而是“长期困”。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把“负担”的表现、成因弄清楚。结合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梳理了“四多四少”现象,这些都是基层干部的“心头之痛”。
仅展示703字,全文共366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