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实施情况报告
为防止和克服镇(街道)干部“机关化”倾向,解决有的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问题,去年以来,xx市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干部一个一个全部下去,一户一户上门攀亲,一村一村解剖麻雀,一轮一轮攻坚突破。截至目前,全市88个镇(街道)共走访1812个村(社区)、66.3万户,解决问题1.8万个,帮助谋划指导村级发展项目2900余个,发现储备后备力量2700余人,实现了凝聚服务群众、培养锻炼干部、推动落实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善治的有机统一。相关做法入选全国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一、谋群众福祉“上门问事”:全员参与、全面走访,“走心”更“走亲”
镇(街道)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有事帮办促成、无事交心联心,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一)坚持“送政策、送服务”与“问需求、问建议”相结合
走访干部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用“大白话”把_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给群众,重点宣讲乡村振兴、医保社保、教育“双减”等惠民政策。询问群众在居住环境、看病就医、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和难题,听取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一户一档”民情台账,做到重点户头清、家庭情况清、急难问题清,全面掌握“民情账”。例如,xx镇干部在走访中发现32户困难家庭存在冬季取暖难题,及时协调煤炭供应并落实取暖补贴,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二)坚持“集中走”与“常态走”相结合
以镇(街道)为单位,党(工)委书记带头,全体机关干部参与,分组分批走村入户。一般每2周左右走访一个村,每周固定1天为集中走访日,确保走访覆盖率和实效性。坚持先难后易、逐村进行,一般一年之内覆盖一遍。常态化开展包村走访,每村分配包村干部1-2人,分工负责、包户到人,实现“走访不断线、联系常态化”。xx街道建立“走访考勤打卡”制度,通过GPS定位和影像记录,确保干部真走访、访真情。
仅展示771字,全文共36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