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王梦奎《文章写作十二题》

文秘攻略

王梦奎,1938年4月生,河南温县人,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是经济学家、顶级高参,同时也是文章大家。本文是他于2009年10月发表在《秘书工作》上的文章,题为《文章写作十二题》,是一篇谈写文章的经典之作。现予以转载,供大家阅鉴。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的,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的,只能叫作漫谈。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论文》),不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也记载着历史。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乃至书信、公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

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仅展示669字,全文共11422

请登录后继续
最近上新
区县学习教育开门教育典型案例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不断探索“四下基层”亲民爱民为民的新路径、新方法,扎实走好群众路线。

全县深入贯彻__精神学习教育“回头看”座谈会讲话

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最新要求,检视问题、剖析根源,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xx个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既谈了成绩,也查了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打算,听了之后很受启发。

深入贯彻__精神学习教育整改整治成效通报会讲话

几个单位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展现了成果,听了之后很受启发。省委第x督导组xx组长一行亲临会场指导,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我们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

公安局局长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是对我们公安队伍作风建设的一次再体检、再锤炼。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近期上级有关作风建设的最新指示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联系我们县城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际,和同志们作一交流。

学习贯彻__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情况总结(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xx市积极开展相关学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以下是对xx市开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