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犯的标点符号错误(找齐了)

文秘攻略

乱用、误用公文中的标点符号,不仅影响公文质量,还会妨碍后续公文办理和执行工作,甚至有损发文机关的形象。小标点,可以“撬动”大文章。公文处理人员不可掉以轻心。

检视当下公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情况,总体比较规范。但是,仍有一些公文、文稿在运用标点符号方面存在错讹、“陷阱”。

分析其原因,有的属于疏忽大意,只要汲取教训、认真细致就可避免;有的属于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适当“补课”,不断总结反思。这里,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运用点号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

公文中,运用点号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如,一公文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

此句用了两个顿号,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并列为同一层次。于是,此句目前的含义为“先进工作者”有1000名、“模范集体”有400个,但“劳动模范”不知有多少名。而此句恰恰要表达的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加在一起共1000名。

将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与“模范集体400个”归为同一层次,读者就能一目了然。

又如,有一通知中提出:“要形成跨地域、跨部门的、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跨地域、跨部门的”与“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应该为同一层次,句中的第二个顿号应改成逗号。如此,才更贴近句子的本意。

带引号、书名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

文章中的“小蝌蚪”(如顿号、引号等)太多,会让读者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并列词语之间,已有引号或者书名号相隔的,不宜再加顿号。

仅展示687字,全文共1806

请登录后继续
最近上新
深入学习_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5篇)

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了会议的纲领性文件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后,我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更深感肩上责任之千钧。这次会议不仅为我国城市发展确立了新航标、描绘了新图景,更为我们身处城乡融合发展一线的县域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结合我县实际,谈几点初步的学习心得与思考。

巡察干部工作鉴定(3篇)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认真完成各项巡察任务。在实践的磨砺中,其各项能力显著提升,工作经验日益丰富,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复杂且繁重的巡察工作中,不仅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更提高了巡察报告撰写等公文写作水平。近年来,多次荣获优秀巡察干部称号,先后被上级业务部门授予x。

党支部三会一课结合《中国_党徽党旗条例》等法规文件学习记录(详版)

按照要求,各支部需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徽党旗条例》《关于严格做好党员徽章制作、佩戴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文件。今天我们召开支委会专题学习这些重要文件。

2025年第二季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思想汇报(2篇)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自我反思,我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旗党徽图案使用情况自查报告(3篇)

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开展党旗党徽图案使用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党支部对党旗党徽图案的制作、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